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简报:迎战“尼伯特” 社会组织参与福建台风灾害行动报告

时间: 2016-08-05 16:43:00 来源: 未知 作者:  灾协
  taptap账号官网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秘书处,全程参与台风“尼伯特”风灾中社会组织行动的协调、信息对接,及灾情收集和物资调配。在风灾协调服务中心前后方平台上发挥协调作用,最终形成本报告。
  据民政部统计:2016年第1号台风“尼伯特”及外围云系影响7月9日到18日,福建、江西、广东3省12市61个县(市、区)79.4万人受灾,73人死亡,17人失踪,26.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;1.7万间房屋倒塌;农作物受灾面积27千公顷;直接经济损失86.7亿元。其中,福建省受灾严重,重灾区闽清县最大降水短时间内超过500毫米。截至7月18日8时统计,灾害造成福建福州、厦门、莆田等9市56县(市、区)585个乡镇76.5万人受灾,因灾死亡69人,6人失踪,26.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;1.6万间房屋倒塌,2.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;农作物受灾面积26.9千公顷,其中绝收4千公倾。

社会组织启动预响应

  台风具有可预报的特点,因此在台风登陆之前社会组织启动预响应。台风有可能会影响到的福建、江西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上海六省一市,60余家社会组织于7月6日开始陆续启动预响应。分别采取了志愿者召集、检查装备、协助当地政府排查隐患、转移低洼处的居民等减灾措施。
  共有68家社会组织向协调服务中心报备。计划响应本次台风灾害的社会组织是:
  山东省共2支队伍,分别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、黄岛黄岛区山海情救援联盟。
  江苏省共11支队伍,分别是常州龙城救援、常州蓝天救援队、苏州市姑苏区盛蔓公益服务社、苏州青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、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、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、苏州绿舟应急队、苏州蓝天救援队、徐州恩典公益发展中心、连云港志愿应急队、南通众安救援队。
  上海市队伍3支,分别是上海厚天救援队、上海城市搜救队、上海四驱联盟-德清山鹰车辆保障分队。
  福建省队伍7支,分别是福建义工俱乐部、厦门蓝天救援队、厦门北极星户外救援队、厦门曙光救援队、蓝豹(福州)救援队(筹)、越野E族福州大队、福建旭暄救灾中心。
  江西省队伍8支,分别是江西蓝豹救援队、江西公益救援总队、京淦公益救援中心、江西万年绿舟应急救援队、余干绿舟应急、江西蓝天救援队、南昌雄鹰救援队、赣州市应急救援协会赣州救援支队。
  浙江省队伍24支,分别是德清山鹰救援队、公羊队、杭州滴水公益、富阳狼群救援队、杭州市富阳区公狼应急救援队、浙江海盟救援队(萧山)、桐庐红十字阳光应急救援服务中心、苍南壹加壹救援中心、温州鹿城区柒零叁公益联合会、乐清市三角洲(民防)救援服务中心、苍南县金盾应急救援中心、苍南县壹加益义工联合会、苍南海川应急救援中心、苍南县海鹰应急救援中心、永嘉海鹰救援中心、嘉兴嘉善尖峰救援、平湖市曙光救援队、嘉善嘉安救援中心、桐乡桐安救援队、浙江新昌陆野户外救援队、丽水山鹰救援队、余姚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、金坛蓝天救援队、浙江宁波户外救援队。
  广东省队伍6支,分别是壹基金、深圳公益救援队、珠海民安救援队、佛山菠萝救援队、广东绿舟救援队、花都区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抢险队。
其他省市队伍7支,分别是北京京东公益基金会、北京蓝豹救援队、北京仁爱救援队、成都授渔公益、三亚应急救援队、陕西曙光救援队、郑州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。

社会组织开展救援行动

  在预响应的社会组织中共有30家社会组织实际参与响应本次台风灾害,其中15支蓝天救援队在蓝天救援队的指挥下直接参与救援工作。
  在生命救援时期(72小时内)到达受灾地区开展紧急救援的组织共有20支。
  其中救援行动中距离重灾区闽清县最远的为广东中山蓝天救援队908公里,距离最近的为福建省福州曙光救援队55公里,各救援队开进灾区单程累计里程约为8210公里,各救援队距离闽清县的平均距离为432公里,各救援队平均在途时间约为6个小时。
本次救灾行动得到了中国地震局震灾紧急救援司、民政部救灾司、福建省和闽清县有关单位、taptap账号官网、中国慈善联合会等上级主管单位的支持与帮助。
  7月9日主要行动,各救援队主要集中在永泰、莆田等地开展搜寻受困群众、转移被水围困人员、清理疏通道路、搜索遇难者遗体等。
  7月10日重灾区闽清县坂东镇受灾情况得到密切关注,各救援队赶往坂东镇等地开展救援工作。各个以救灾为主要使命的组织开始收集灾情、筹集救灾物资。
  7月11日随着通往闽清各镇道路的恢复,各救援队分别前往云龙、省璜、塔庄等地区开展救援和救灾工作。重灾区闽清县坂东镇受灾情况得到逐表 清楚,各救援队在坂东镇等地开展救援、清理、挖掘、疏导交通、安置点服务、物资发放等工作。各个以救灾为主要使命的组织开始开展服务。
  7月12日灾区的交通、通信、供电等开始陆续恢复。灾民自临时安置点返回家园开展自救互救工作,灾区的帐蓬、食品、饮水、居住等基础应急物资已得到基本的保障,蚊帐、凉席、消杀用品等舒适性物资还有部分需求。灾区从生命救援、临时安置转向恢复重建。

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简报


Baidu
map